▲兩面針紙業全景
兩面針牙膏打小就用,因其是國內首個生產中藥牙膏的廠家而深受人們的喜愛,然而兩面針牙膏后勁的疲憊讓人感到痛心,以至于讓人說我們廣西又痛失一個老品牌。市場機制的不斷成熟和競爭越來越激烈,廣西近些年痛失的老品牌還會越來越多。兩面針主打牙膏是人所共知,但兩面針還打入造紙行業,讓人感到非常的驚訝,本文就簡單地了解一下兩面針紙業。
▲辦公樓
兩面針紙業的前身是柳江造紙廠,始建于1968年,是柳州第二家規劃化生產的三大紙廠家之一,也是廣西16大造紙廠之一。柳州造紙始于清代同治年間,多為手工作坊,以竹、稻草、樹皮為原料,制作出來的多為粗糙砂紙,作用多為民間燒香拜佛所用。解放初期民族組委會對全國進行民族識別工作,工作人員走訪農村期間發現廣西少數民族的生活習慣跟漢族不同,特別是去茅房的時候都是從樹上摘下幾片樹葉,或者拿著一根木棍,有些地方相對較好,還懂得用竹片。
▲職工雜物房
工作人員將此事向上級報告,這事被輕工業部的工作人員聽見,認為是難得的商機,于是就產生建設造紙廠的念頭,1958年柳州市造紙廠就應運而生。柳州市造紙廠日產量也僅有80公斤,而且生產的衛生紙供不應求,1968年又籌劃建設柳江造紙廠。但紙品需求量隨著社會的進步而增大,1979年將柳州市造紙廠拆解出一個車間成立柳州第二造紙廠,柳州造紙廠、柳州第二造紙廠、形成本市紙業三足鼎立之勢。
▲廠房
兩面針紙業,就得從其前身柳江造紙廠說起。柳江造紙廠是我國工業生長期而發展起來的老牌國營企業,始建于1968年,1974年投入使用。柳江造紙廠建立的時間正值革命新熱潮期,同時也取一個較為貼切的廠名叫東方紅造紙廠。1974年在職職工2190多人,年生產紙5000噸,職工人數和生產能力在當時絕對是大型國營企業,要是在軍工系統妥妥的縣團級單位。
▲理發店
東方紅造紙廠生產的是機關單位專用紙,是國家輕工部直屬企業,其機械制漿車間就是專為生產凸版印刷紙、膠印書刊紙提供機械磨木漿。東方紅造紙廠先后購買6臺單鏈式10T/D磨漿機,當時領導考慮進口磨漿機,但在“備戰、備荒”的年代,先進技術都被外國壟斷,無奈也只能勉強用國產磨漿機。不知領導怎么想的,總認為是國外的設備就是先進,殊不知紙是我國發明的,以當時的現有設備足以吊打全世界,這幾臺磨木機比當時世界先進水平還領先一個時代。
隨著公共事業的發展和教育事業的不斷提高,東方紅造紙廠的業績也蒸蒸日上,年產能力從建廠初期的5000噸到80年代中期達到5萬噸,進入90年代初突破10萬噸大關,90年代末至本世紀初突破20萬噸大關。團結的生產團隊,先進的技術,強大的生產能力,90年代是我國八大書刊印刷紙專業生產廠家之一,成為國內著名的制漿造紙企業。
改革開放后國家出臺國有產業調整,工廠實行獨立核算、自負盈虧政策,東方紅造紙廠為適應新的市場環境也做出產業調整,并將東方紅造紙廠更名為柳江造紙廠。1985年至1995年的10年間,柳江造紙廠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期間,政策上不僅得到扶持,財力上還有國家定額補貼,混得倒是風生水起,僅從年產5000噸到10萬噸的產量就可以看得出來其強大的創造財富能力。
▲職工宿舍樓
柳州有柳州造紙廠、柳州第二造紙廠、柳江造紙廠,三大造紙廠所生產的都是紙,但生產的品類不同,在市場上沒有太大的競爭力,但是在原材料供應上的暗戰亦是爭斗不止。正像郭德綱說的那樣,見不得人好,同行就是赤裸裸的仇恨,柳江造紙廠身為輕工部直屬單位,正兒八經的央企,盡管在90年代國有資產下放地方,但央企的傲骨還是有的,更何況強龍不壓地頭蛇。柳江造紙廠花巨資承包120萬畝的竹林,并以竹林為材料供應基地,從此不再為原材料的事情而發愁。
▲菜市場
90年代興起中外合資,柳江造紙廠亦跟風和香港進力企業有限公司合資成立中外合資柳州柳江紙業有限公司。香港還未回歸,以當時的政策香港算得上是外資,柳江造紙廠有了外資的頭銜,在開展海外業務,對內擴展起到很大的作用,并且利用香港資本引進外國設備更加的方便。先后從臺灣省、德國、美國、日本、意大利、芬蘭等地引進設備多達1000臺,為柳州造紙廠的技術革新奠定堅實的基礎。
▲食堂
1996年柳江紙業年產量突破17萬噸大關,進入本世紀初更是突破20萬噸大關,此時的柳江紙業混得風生水起,市場競爭上更是達到無敵手的地步。盡管柳江紙業的市場占有率相當的高,但市場規則不是柳江紙業規定出來的,最后不得不在市場上敗下陣來。有人說柳江紙業的萎靡皆因過分的相信外資,過多地依賴國外的管理經驗,國家鼓勵的是引進、吸收和學習,而不是照搬運用。2004年開始柳江紙業開始進入負盈利狀態,2007年甚至達到破產的邊緣。
柳江紙業進入虧損狀態后,中外合資也就走到盡頭,依賴的外資,其實就是個外國的資本家,只會掙錢的生意人,如果沒有掙到錢誰會跟你同共苦。沒有引進外資的時候柳江造紙廠混得風生水起,成立柳江紙業的頭幾年風水猛進,然而進入本世紀后同行業根深牢固,小紙廠異軍突起,老牌國企就此萎靡不振。市場競爭、管理模式、依賴外資經驗,再加上企業擴張太快,倒下那是理所當然。
2008年兩面針認為360萬的年租金可以讓柳江紙業扭虧為盈,而且兩面針跨行業多門類發展,柳江紙業就是一個突破口。兩面針加入造紙行業,并不是為了賺多大的錢,而是想拉一把廣西造紙一哥,同時也為兩面針這個品牌做宣傳。然而租賃經營的模式并沒有讓柳江紙業脫出困境。兩面針干脆注資4000萬買斷15.3%的股權,最后還以1.5億外加價值7000萬的實物投資成立兩面針紙品有限公司,全面取得話語權。
2010年后兩面針主業牙膏開始在市場上被同行爭搶,年銷量超過5億只牙膏的兩面針牙膏開那也只是曾經。身為廣西名優品牌,而且還是國營企業,想象民企一樣靈活經營十分的困難,特別是不盈利就甩手走人這一塊沒有民企那么灑脫。2012年起兩面針的牙膏銷售量開始下滑,工廠經營出現困難,而紙業這邊的狀況也不是太好,但是為了面子又不得不硬撐,直到2019年實在撐不下去,兩面針不得不對紙業放手,一代老國企就此逐步退出人們的視野。柳江造紙廠的消失歷史索然,也是眾多老牌國企的縮影,偶爾去看看紅色樓房或許還能讓人留下一段回憶。
責任編輯:一一